根據倫敦大學學院(UCL)的一項關于線蟲加工藥物和營養物質的最新研究,抗癌藥物的活性居然依賴于腸道微生物的種類。
這項新發現強調了通過操縱腸道微生物和飲食改善腫瘤治療的潛在價值以及研究藥物療效個體差異的價值。
這項研究近日發表在Cell上,由英國皇家學會和醫學研究委員會資助,該研究報道了一種高通量篩選方法,揭示了宿主、腸道微生物和藥物活性之間的復雜關系。
“不同病人結直腸癌治療的療效差別巨大。我們想知道這是否是由于微生物改變了身體加工藥物的過程。我們已經開發出了強大的系統,可以篩查藥物、宿主與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或者是設計變革目前療法的藥物輸送方式?!痹撗芯康念I銜作者Filipe Cabreiro博士說道(UCL 生物科學)。
“我們忘記了許多生物生活在我們的體內,它們可以與我們消化的藥物和食物相互作用。迄今為止,闡明宿主、微生物和藥物之間的關系很困難。通常的微生物研究只關注微生物本身,這很不現實,但是通過使用我們的在體方法,我們發現了驚人的現象:腸道微生物可以增強或者抑制藥物活性。”論文第一作者Timothy Scott說道。
該研究涉及來自UCL、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倫敦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他們設計了一種基于秀麗線蟲的新型三合一篩查方法。這種蠕蟲是一種研究人體代謝的常用模式生物。
通過改變細菌的基因、藥物種類及劑量,他們在秀麗線蟲身上篩查了55000種情況。他們隨后使用計算機分析了細菌的遺傳物質、飲食來源及化合物對常用結直腸癌藥物5-氟尿嘧啶的影響。盡管該藥物是常用的結直腸癌藥物,但是關于治療劑量并沒有形成共識,遺傳因素本身也無法解釋臨床上出現的病人藥物反應的差異。
該研究中的篩查方法揭示了細菌影響藥物活性的兩種方式:第一,一些細菌可以幫助前藥加工成活性成分,增強藥效;第二,另一些細菌影響細胞的代謝環境,使之更容易被藥物誘導死亡。
團隊還發現如果不考慮宿主-細菌-藥物反應,聯合療法可能會失敗。例如,他們發現抗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可以通過抑制細菌的好功能而削弱5-氟尿嘧啶的療效。
“我們已經發現了一個關于藥物治療疾病的此前錯過的重要認知。我們計劃在這個領域進一步研究,將找出人體中影響藥物活性的細菌種類,通過飲食調控這些細菌將對抗癌療法產生重要的影響?!?/span>
原文來源
How gut bacteria change cancer drug activity
Host-Microbe Co-metabolism Dictates Cancer Drug Efficacy in C. elegans